好学网

好学网

关于石榴的诗句

来源:互联网 知识 1

关于石榴的诗句本文简介:石榴诗句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

关于石榴的诗句本文内容:

石榴诗句

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环。”

白居易《山石榴》“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戴复古《山村》:“山崦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涂林应未发,春暮转相催。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还忆河阳县,映水珊湖开。”

白居易《喜小石榴开花》:“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小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但知烂漫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马祖常

《赵中丞折枝石榴》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这首诗不仅道出了石榴的来源,也描写了石榴花的优美。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

生红一撮掌中看,模写虽工更觉难。

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

庭榴

明杨升庵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深秋能结果,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西园石榴开

宋欧阳修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

绿叶晚莺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

最怜夏景铺珍簟,尢爱晴香入睡轩。

乖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摇拥车辕。

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山石榴寄元九

唐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柳宗元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孔绍安

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孙逖

同和咏楼前海石榴二首

客自新亭郡,朝来数物华。传君妓楼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帘映,香风粉壁遮。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车。

海上移珍木,楼前咏所思。遥闻下车日,正在落花时。

旧绿香行盖,新红洒步綦。从来寒不易,终见久逾滋。

方干

海石榴

亭际夭妍***,每朝颜色一般般。满枝犹待春风力,

数朵先欺腊雪寒。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干。

久长年少应难得,忍不丛边到夜观。

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城.

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作者:白居易

作品:喜山石榴花开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作品:题山石榴花

内容:

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内容: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七律·农家乐

作者:邓柔刚

门前屋后绿油油,四季飘香入画楼。

桃树花开红艳艳,石榴果熟滑溜溜。

芭蕉蔽日垂长吊,金桔满枝挂彩球。

政策归心开富路,农家老少乐悠悠。

元稹

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僧衣。

石榴园下禽生处,独自闲行独自归。

三陷思明三突围,铁衣抛尽衲禅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杆望落晖。

年代:唐

作者:陆龟蒙

作品:奉和袭美病中庭际海石榴花盛发……

紫府真人饷露囊,猗兰灯烛未荧煌。丹华乞曙先侵日,

金焰欺寒却照霜。谁与佳名从海曲,只应芳裔出河阳。

那堪谢氏庭前见,一段清香染郄郎。

《虞美人·次韵和飘零沧桑上阕》

千重碧树莺啼乱,香陌春行倦。红裙妒***石榴花,为言客愁无不在天涯。

七绝和汉宫秋词长咏石榴花

榴花初染火般红,果实涂丹映碧空。

自古人夸多子贵,如今徒惹恨无穷。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山石榴

【唐】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庆清朝榴花

年代:【宋】作者:【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薰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幡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馀数点,还胜春浓。

朱熹《榴花》

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邻村。坠萼可怜人,风吹落幽户

王义山《石榴花诗》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石榴已著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

义山另有《石榴》诗一首:「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齐民要术》安石榴第四十一

作者:.[后魏]贾思勰.

陆机曰(一):“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

《广志》曰(二):“安石榴有甜、酸二种(三)。”

《邺中记》云(四):“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二】大如盂□,其味不酸。”

《抱朴子》曰(五):“积石山有苦榴(六)。”

周景式《庐山记》曰(七):“香炉峰头有大磐石,可坐数百人,垂生山石榴【三】。三月(八)中作花,色如石榴而小淡,红敷【

四】紫萼,烨烨【五】可爱。”

《京口记》曰(九):“龙刚县有石榴。”

《西京杂记》曰(十):“有甘石榴”也。

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斩令长一尺半,八九枝共为一窠,烧下头二寸。不烧则漏汁矣【六】。掘圆坑深一尺七寸,口径尺。竖枝于坑畔,环圆布枝(十一),令匀调也。置枯骨、礓石【七】于枝间,骨、石,此是树性所宜。下土筑之。一重土,一重骨、石,平坎止。其土令没枝头一寸许也。水浇常令润泽。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则科圆滋茂可爱。若孤根独立者,虽生亦不佳焉。

十月中,以蒲□裹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二月初乃解放。

若不能得多枝者,取一长条,烧头,圆屈如牛拘【八】而横埋之亦得。然不及上法根强早成。其拘中亦安骨、石。

其斸根栽【九】者,亦圆布之,安骨、石于其中也。

(一)

《艺文类聚》卷八六、《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及《图经本草》均引作“陆机《与云弟书》”,文同,惟“涂林”不重文,作“……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类聚》“石”作“熟”)。“涂林”重文,则“涂林”是安石榴的异名。但《类聚》同卷引梁元帝《赋得咏石榴》诗有“涂林未应发,春暮转相催”句,《本草纲目》卷三十引《博物志》:“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则“涂林”是地名。他书所引,“涂林”也不重文,未知《要术》是否衍误。关于张骞引进安石榴,《文选》潘岳《闲居赋》李善注引《博物志》亦有此说。

(二)

《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广志》同《要术》。

(三)

“二种”,从金抄及《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他本作“二等”。

(四)

《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条,“盂□”作“□盏”,《邺中记》则作“□盏”,余并同《要术》。

(五)

此条不见今传《抱朴子》。

(六)

“苦榴”,各本同。《本草纲目》卷三十“安石榴”:“实有甜、酸、苦三种。《抱朴子》言苦者出积石山,或云即山石榴也。”按今本抱朴子不载此条,李时珍当亦根据《要术》。惟石榴亦名“若榴”,“若”、“苦”二字相差极微,《要术》中每有彼此互误,“苦”字是否“若”字之误,已无可查证。

(七)

《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均引到此条,“烨烨”《初学记》作“炜晔”,《御览》作“辉华”。

(八)

“三月”,各本作“二月”,仅金抄作“三月”,《初学记》及《太平御览》引同。兹从金抄。

(九)

“京口”即江苏省镇江市。据史书记载,龙刚县始置于晋,属于桂林郡(见《晋书.地理志下》),和京口不相干,此条似有问题。《太平御览》卷九七十引有:“《襄国记》曰:‘龙岗县有好石榴。’”极可注意。襄国即今河北省邢台县,为后赵石勒所都,石虎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改为襄国郡,后魏复为县,隋改龙冈县。《襄国记》是《邺中记》一类的书。据《晋书.地理志》反映,当时入侵中原各国所建郡县名称,“并不可知”,可能后赵时曾在襄国地区建立过龙岗(或刚)县,故《御览》所引《襄国记》,有如上说。龙刚既与京口大不相侔,而“襄国”二字残烂之后,很容易错成“京口”,因此我们怀疑这里《京口记》可能是《襄国记》之误。

(十)

《西京杂记》只有“安石榴”三字。

(十一)“环圆布枝”,金抄、黄校、张校、渐西本如文,意谓环坑周竖布石榴插条,明抄“环”字空白,“枝”误作“枚”,湖湘本“圆”误作“口”。

【一】

“安石榴”即石榴。《图经本草》:“有甘酢二种,甘者可食,酢者入药。”《要术》中在加工制造方面多有用到,如卷七《笨曲并酒》篇引《博物志》用安石榴汁浸胡椒酒,卷八《羹臛法》篇引《食经》用以作“胡羹”,卷五《种红蓝花栀子》篇用醋石榴汁作胭脂等。

【二】

“子”,指石榴果实,不是籽粒。

【三】

《图经本草》:“又一种山石榴,形颇相类而绝小,不作房。生青齐间甚多。不入药,但蜜渍以当果,或寄京下,甚美。”

【四】

“敷”是“柎”的假借字,指萼的底部,即所谓“鄂足”。《诗经.小雅.常棣》:“鄂、不韡韡”。郑玄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鄂”是“萼”的假借字。

【五】

“烨”,音业,“烨烨”,红艳夺目,光耀可爱。

【六】

《要术》对插条或接穗采用烧下头二三寸的方法有不少处,如上面插梨篇的对远道携梨穗,本篇此处和下文的“烧头”,以及卷五《种槐柳楸梓梧柞》篇的烧柳条等。这里注明烧的作用在防“漏汁”。插条中贮藏营养物质的多少和动态,对插条的再生作用有密切关系,但烧下头能否达到防止养分的走失,不无可疑。

【七】

“礓石”,《玉篇》:“礓,砾石也。”

【八】

“牛拘”,即“牛鼻环”,指将插条圆曲如牛鼻环的形状。《说文》:“●,牛鼻中环也。”字省作“●”,音卷。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一二《别译阿含经》引《埤苍》:“●,牛拘也。”又卷四《大灌顶经》:“今江南以北皆呼牛拘。”《要术》这样的繁殖方法,现在叫做“盘状扦插”,西北等地在繁殖石榴时偶有采用。

【九】

“斸根栽”,掘根剪成短条,进行扦插,即今“根插法”。

今人

倾情种下相思籽,

暑去寒来苦培栽,

历尽春秋四十载,

终于盼得石榴开。

花香满园关不住,

难免惹得蝶蜂来,

狂蜂浪蝶均不屑,

芳心只许不世才。

奉劝坛内君切记,

石榴只为知音开,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花落空自哀。

其实唐人诗中的“榴花”往往是海榴或山石榴(杜鹃花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王维《栾家濑》)

李商隐

无题(二首选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关于石榴的古诗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