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作者是谁

来源:互联网 知识 45

一寸光阴一寸金是谁写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是王贞白写的。

出自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简介

王贞白(公元875年至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常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早年王贞白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曾经就用诗词记述了自己专心读书的经历。“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首《白鹿洞》是王贞白在读书之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惜时诗,是自己读书生活的写照。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整首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个意思很是畅达明了,一看便知。就是写的诗人读书读到很晚,不知不觉夜晚很深了。所以诗人由心感叹时间不够用,写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因为自己读书废寝忘食,诗人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是诗人不以为然,因为他自己很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也就是追寻儒家经典的确切认识。

那么,为何后人会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呢?

其实,这两句最早连在一起的,乃是出自《西洋记》。这本书记载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这本书的第11回,作者写道:“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后人读到这里,摘选了其中的两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流传了下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是谁的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增广贤文》,是一句俗语,并不知道具体的作者。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作者是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

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诗歌翻译及赏析

《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贞白〔唐代〕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翻译: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翻译:

《白鹿洞二首》是唐末五代诗人王贞白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写自己的读书生活,是一首惜时诗。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一寸光阴一寸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