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至关重要。然而,有些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并不适合某些群体考生。如张雪峰就曾透露过,医学类专业、生物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因为就业竞争过大、且专业能力要求过硬并不建议普通学生报考。
本文将对这些专业进行简单介绍,并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列举本科近5年的本科红牌与绿牌专业。
一、张雪峰不建议报的三大专业
1、医学类专业
张雪峰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一观点虽然略显夸张,但反映出了学医的艰辛。
医学专业通常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从本科到博士,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此外,医学专业的课程繁重,学业压力大,工作后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评职称的压力也很大。
因此,张雪峰不建议没有足够兴趣和家庭经济支持的学生报考医学专业。
2、生物学专业
生物学专业一度被称为“四大天坑专业”之首。张雪峰表示,尽管生物学在科研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但在就业市场上,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较大的挑战。
一方面,生物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较高,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往往不足以满足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考研甚至考博。然而,即使获得高学历,生物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岗位少、竞争大的问题。
3、新闻学专业
张雪峰也不建议报考新闻学专业,特别是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
在全民信息化时代,新闻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也能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激烈,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大多数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可能只能从事文职或幕后工作,难以站上舞台。
二、近5年本科红牌专业
根据麦可思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近5年的本科红牌专业包括以下5个:
法学、绘画学、应用心理学、国际中文教育、教育技术学
这些专业之所以成为红牌专业,主要是因为就业市场饱和,竞争激烈。例如,法学专业由于法律教育的普及,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并未同步增长,导致供过于求。绘画学和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同样面临就业市场不明确、岗位有限的问题。
三、近5年本科绿牌专业
与红牌专业相反,绿牌专业在就业市场上表现较好,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近5年的本科绿牌专业包括以下13个:
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及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器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这些专业之所以成为绿牌专业,主要是因为它们与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例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就业前景广阔。
信息工程专业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则顺应了国家能源转型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