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注意了!张雪峰多次在公开场合力荐的金融专业,究竟有何魔力?金融行业是否真如传言中“年薪百万”“金领聚集”?答案是:金融专业的就业面广、薪资潜力大,且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深度绑定,正成为未来十年最值得关注的赛道之一。但张雪峰也提醒:选对方向,比盲目跟风更重要!
一、张雪峰看好的金融专业:三大核心优势
张雪峰对金融专业的看好,源于其“复合型”特质和“不可替代性”。金融行业并非传统认知中的“文科赛道”,而是需要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领域。
1.就业面广,覆盖“金字塔”全层级
金融专业毕业生可选择的岗位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理财顾问、风险控制专员;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分析师、量化研究员;以及企业投融资部门的财务分析师等。从基层到高端岗位,金融行业为不同层次人才提供了上升通道。
2.薪资潜力大,技术赋能成关键
金融行业薪资水平分化明显,但掌握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收入远超行业平均。例如,量化交易、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岗位,因需要编程(Python、R语言)和数学建模能力,起薪可达20万+/年,且随经验增长呈指数级上升。
3.行业趋势:金融科技是未来核心
张雪峰特别提到,“计算金融”将成为未来十年金融行业的主流方向。该领域结合金融理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聚焦于智能投顾、区块链金融、高频交易等新兴场景。金融科技企业、头部券商和银行科技部门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激增。
二、金融行业的“隐形门槛”:选专业前必看
金融专业虽好,但张雪峰也提醒考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金融”。以下三大门槛需提前评估:
1.数学与逻辑能力是基础
金融核心课程(如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涉及大量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若高中阶段数学成绩薄弱,学习过程会较为吃力。
2.资源与实习经历影响就业起点
头部金融机构(如投行、私募基金)的优质岗位竞争激烈,往往需要名校背景+高含金量证书(CFA、FRM)+相关实习经历。普通院校学生可通过考取证书、参与金融科技竞赛(如全国大学生量化交易大赛)提升竞争力。
3.持续学习能力决定职业天花板
金融行业政策、技术迭代极快。例如,人工智能已渗透至信贷风控、智能投顾等领域,从业者需不断学习Python、SQL等工具,才能避免被淘汰。
三、如何规划“金融赛道”?张雪峰的四点建议
1.本科阶段打好“数理+计算机”基础
优先选修统计学、Python编程、数据库原理等课程,为金融科技方向做准备。
2.考证与实战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大二起可备考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同时参与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金融数据建模等实战项目,积累经验。
3.关注交叉学科,拓宽就业选择
金融与计算机、法学、能源等领域的交叉方向(如碳金融、金融合规)需求旺盛,可提前布局。
4.理性评估家庭资源与个人兴趣
若缺乏行业人脉资源,可优先选择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更依赖技术能力的细分领域,而非传统投行、私募等“资源密集型”岗位。
结尾
金融专业的光环背后,是激烈的竞争和快速迭代的挑战。但正如张雪峰所言:“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只有永远的能力提升。”无论是选择传统金融还是新兴金融科技,核心逻辑都是——用技术赋能金融,用专业构建护城河。2025级考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