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九省状元王百洋的故事

来源:互联网 知识 1

3岁竟识3000多字

1993年,王百洋在黑龙江哈尔滨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出生,父亲是一个个体户,母亲是一名护士。

王百洋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

由于母亲平日里工作繁忙,还要经常上夜班,王百洋都是跟着父亲。

父亲平时喜欢看书,家里书架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王百洋三岁时,父亲要去图书馆买几本书,就带着王百洋一起去了。

当他在找书时,看见一旁儿的王百洋抱着一本书在那看得津津有味。

他感到疑惑:

“这么小的孩子看得懂吗,不会是在看图画吧”?

当他走过去一看,令他惊讶的是儿子看的是带有文字的书。

但他从来教过儿子读书识字呀。

经过后续的测评,竟然发现儿子能认识3000多个字!

从那以后,父亲每次在家看书都会叫上王百洋,他坐在沙发上,王百洋坐在书桌前。

父亲过一会儿就会偷偷看上儿子几眼,看他是否在认真看书。

但偷偷观察好几次之后,发现儿子每次都是在认真阅读,脸上的表情还会随着书本内容变化。

王百洋看书的定力也十分惊人,每次在书桌前面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起步。

对一些科普、地图册类的书籍也非常感兴趣。

当家里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时,就会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物品研究半天,盯着上面的字出神,但王百洋最喜欢的还是家里客厅里贴的那张世界地图。

父亲不忙的时候,也会带着王百洋去逛图书馆、博物馆、书店,只为让儿子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

在父亲的引导下,四岁的王百洋就可以自己阅读一些基础的文学名著。

拒绝留级,凭实力说话

为了培养儿子,父亲在王百洋上小学前就给他买了一到三年级的课本,让他自己在家里学习。

王百洋也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自己就能制定学习计划表,每天跟着计划表进行学习,每次做完后都会拿给父亲帮他批改。

就这样,王百洋在学习中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也越来越快。

上小学后,老师教的内容他都会,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王百洋也不是只会学习,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也喜欢玩儿。

但他却有时间观念,每次都是学完了才出去和小伙伴儿一起玩,也从来不会贪玩,到时间了就自己回家。

在班里,王百洋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里的靠前名。

每次考试都是拿着奖状回家,家里的奖状多的都能拿一个纸盒装起来。

四年级时,王百洋父母因为工作原因要到大连发展,王百洋也只能跟着转学到了大连。

到了大连之后,他们才发现哈尔滨和大连的教材不一样,老师担心王百洋年纪小成绩跟不上其他同学,建议让他留级一年。

王百洋的父母听后都表示反对,和老师商量后,让王百洋做了一个入学测试。

王百洋也很给力地交了一份接近满分的试卷,最终顺利通过进入五年级。

然而一年后,王百洋父母又调回了哈尔滨,王百洋只能再次转学回到哈尔滨。

刚回来就遇到了升学困难。

王百洋在大连小学是读六年,而哈尔滨只读五年,王百洋现在还不能算小学毕业。

初中的老师担心王百洋跟不上进度,建议他再读一年小学。

在父母的反对下,王百洋通过测试,成功进入了哈尔滨松雷中学初二尖子班。

学霸听课,老师都“怕”

王百洋家住在市场里面,由于面积不大,一家人只能挤在一起生活,平时王百洋学习都能听到父母说话的声音。

但他可以屏蔽所有杂音,集中所有注意力学习,完全不受外界干扰。

父母也没怎么管过儿子,从来没有给他报过任何课外补习班,完全靠王百洋自律学习。

王百洋也十分努力,每天都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预习明天的新知识点。

进入初中后,王百洋成为了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

虽然年纪小,但是他沉稳好学,每次考试还是稳拿靠前。

鉴于之前两次跳级成功的经历,再加上王百洋的自学能力突出,老师建议他直接跳级到高中。

父亲这次直接回绝了老师,他认为儿子的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

10岁的他应该享受这个年纪该的活泼、天真。

2007年,王百洋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的重点中学哈三中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王百洋在数理化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在2007年、2008年中,连续两年获得了蝉联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同学们也给王百洋起了一个绰号:“令人害怕的学霸”。

据同学们介绍:

“他要是上课不抬头听课,老师会非常欢喜;他要是上课抬头,那简直就是老师的噩梦。他上课只要一抬头,我们就知道讲错课了!”

王百洋面对同学们的称呼也只是笑笑,心想自己才没有那么可怕呢。

他私下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很好,下课后会经常和同学们踢球、唱歌、玩游戏。

进入北大,誓言报效祖国

2009年,年仅16岁的王百洋参加了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获得了北大的保送机会。

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拒绝了保送的机会,和所有高考生一起参加了6月份的全国统考。

当他靠前个走出考场,等在门外的父亲赶紧走向前问道:“这次预估能考多少分?”

“大概700分左右吧!”王百洋轻描淡写地说。

果然不出所料,出成绩那天,王百洋以总分716分的成绩成为了黑龙江省理科状元。

不仅如此,这次考试是全国统一考卷。

王百洋的成绩在黑龙江与其他八个省中也是靠前名,让他荣获了“九省状元”的称号。

2009年9月,王百洋如愿进入了北京大学的物理学专业。

而在开学前,王百洋就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做好了规划,在假期里就提前开始了专业知识的自学,他要为以后的科研事业做准备。

“我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想要创造属于我的历史”。

王百洋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更大的挑战,但他对未来的路和自己充满自信。

进入大学后,王百洋每天除了上课、学习之外,都是到实验室里做实验,一待就是一整天,遇到实验关键阶段,甚至还会通宵搞实验。

同学们都不太能理解王百洋为什么那么执着,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那不是执着,而是对科研的热爱”。

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永远不会觉得累,甚至会充满激情。

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他享受那种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2013年,大学毕业后,王百洋拿到了香港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和全额奖学金,他要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临近硕士毕业时,他又获得了在美国西北大学进修的机会,国外有更加前沿的科研条件。

王百洋接受了这个机会,他要提升自己,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

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自己的热爱,他要为了自己的梦想踏上异国,只有这样他才能离梦想更近,离科研更近。

尾声

不久后,王百洋在完成国外的进修后,也如他所言,学成之后回来报效祖国。

如今,他回国做了一名低调的科研工作者,为推动中国物理学科的发展释放能量。

世间从来不缺才华横溢的天才,但自幼出色长大后“泯然众人矣”的大有人在。

王百洋良好的习惯塑造了他今天的成功,唯有不断提升自己,保持初心,才能达到顶峰。

为了梦想,勇往直前,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纵观王百洋的人生履历,我们不难发现这名九省状元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对其起到了推动作用。

也许,正是因为父母的谆谆教诲和恰当的引导,他才能一步步走向成才之路。

另一方面,王百洋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沉浸在他人的赞美之言中,同样也没有在异国求学中迷失自己,而是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王百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