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这辈子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我的妈妈,一个是我的祖国。我对这两位母亲有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我六岁离开生母,去了城市生活。中间回了两次老家,都是治丧。我只在我妈妈那里呆了几天,仍然回到了城市。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抛弃了寄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哭了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真想和我妈一起去地下。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成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孤儿。缺乏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完整的人。我有一个不完整的灵魂,我有永恒的仇恨。一想起我妈,我就止不住哭了几十年。后来我去了德国读书,住在一个叫哥廷根的偏僻小镇。不知道为什么,我妈经常来睡觉。我的祖国,我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妈妈也经常睡着。为了说明我当时的感受,我从刚到哥廷根时的日记中摘录了几段:
2、1935年11月16日,外面很快就黑了。我认为今晚是最有趣的。我没有开灯,只是默默地站在窗前,看着漆黑的夜色织入天空和对面的屋顶。一切都在昏暗的灯光下消失了。静得不能再静的时候,我的心经常会动。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难过。但是,这种苍凉不同于一般的苍凉,它是甜的,是浓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深深的糊在心里。
3、几天前,1935年11月18日,女房东告诉我,她儿子今天放学回家了,她高兴极了.但是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补充说,晚上还有一趟车,也许他会回来。看到她的表情,我想起了埋在家乡地下的母亲。我真的想哭!我现在才明白,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4、1935年11月20日,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想念家,想念我的国家,想念我的朋友。有时候我不忍心去想。
5、1935年11月28日,我仰面躺在沙发上,听着风从窗前掠过。风中有雨,多云如夜。心中思绪起伏,又想起故国。
6、我引用了刚到哥廷根时日记中的这几段话。其实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就可以看出来。一想到我的母亲,我的祖国,我的心就澎湃,我没有留在国外的想法。几个月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寻梦》。第一段是:晚上梦见妈妈,哭醒了。当我醒来,想再抓住这个梦的时候,梦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以下描述梦中见到母亲的场景。最后一段是:天啊!连个清晰的梦都不给我?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含着泪,想象着妈妈的脸。在中国的时候,我只想念一个妈妈,我也只能想念一个妈妈。出国后,我把妈妈加进了我的记忆里。这种留恋在我刚到哥廷根的时候非常强烈,从那以后一直没有断过。这种留恋伴随了我在欧洲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