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本文简介:1、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运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一些网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
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内容:
1、
数据库安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系统运行安全,系统运行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一些网络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局域网等途径通过入侵电脑使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超负荷让机子运行大量算法,并关闭cpu风扇,使cpu过热烧坏等破坏性活动;
第二层是指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通常受到的威胁如下,黑客对数据库入侵,并盗取想要的资料。
2、
MRP-Ⅱ:
制造资源计划MRP
2
是一种生产管理的计划与控制模式,因其效益显著而被当成标准管理工具在当今世界制造业普遍采用。MRP
2
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的信息集成,是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主体,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运作水平的有效工具。
3、
HIPO图:是IBM公司于70年代中期在层次结构图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描述系统结构和模块内部处理功能的工具(技术)。HIPO图由层次结构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以及各类模块之间的关系,后者描述了某个特定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关系。
4、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5、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新系统目标。在此前提下,再来分析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6、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常见的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CASE、并行法、构件化开发方法
7、
论述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所报告的内容?
系统概况
主要是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做概括性的描述,包括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工作过程和性质、业务功能、对外联系、组织与外部实体有哪些物质以及信息的交换关系、研制系统工作的背景如何等等。
新系统目标
明确新系统的总目标是什么,其目标体系如何;采用什么样的开发战略和开发方法;人力、物力、资金以及进度计划安排
现行系统状况
线性系统状况主要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描述,详细反映其信息处理及信息流动情况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新系统的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具体包括(1)新系统拟定的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工作方式
(2)新系统拟定的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优化后的数据流程,以及计算机系统将完成的工作部分(3)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或模型(4)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方法(5)系统开发的资源与时间进度估计
8、
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顺序: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系统评价
9、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工作应重点在:总体规划阶段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1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12、
论述测试计算机信息系统常见的测试方法
13、
信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14、
数据字典:给数据流程图中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
B.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人进行决策
C.管理科学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之一
D.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2.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D
)。
A.控制层管理
B.作业层管理
C.战术级管理
D.战略级管理
3.信息源中的同一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受者使用,这种特性称为信息的(
D
)。
A.扩散性
B.层次性
C.普遍性
D.共享性
4.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
C
)。
A.组织机构
B.网络结构
C.管理/职能结构
D.功能结构
5.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A
)。
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B.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
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6.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时常用的方法,按其生命周期特征,它应属于(
D
)。
A.螺旋模型
B.喷泉模型
C.混合模型
D.瀑布模型
7.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列选项中不包括在内的是(
C
)。
A.技术可行性分析
B.经济可行性分析
C.信息可行性分析
D.管理和开发环境的可行性分析
8.总体规划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明确(
C
)。
A.系统的业务流程的细节
B.系统的数据流程
C.系统是什么
D.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9.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D
)。
A.由分解到抽象
B.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
C.自下而上,由抽象到具体
D.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
10.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基础是(
B
)。
A.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经济学
B.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
C.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
D.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
11.原型化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类,即(
B
)。
A.探索型、开发型、直接型
B.探索型、实验型、演化型
C.灵活型、结构型、复杂型
D.目标型、实验型、探索型
12.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不包括(
C)。
A.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B.分析子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C.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D.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3.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勾画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以便说明(
C
)。
A.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B.系统是什么
C.系统干什么
D.系统如何实施
14.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B
)。
A.文件/服务器模式
B.客户/服务器模式
C.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D.分时/共享模式
15.系统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是(
A
)。
A.勾画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蓝图
B.进行网络设计和建设
C.进行新系统逻辑模型的设计
D.进行代码设计
16.下列工作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
D
)。
A.现行系统分析
B.系统详细调查
C.绘制数据流图
D.绘制模块结构图
17.结构化方法中,数据流程图是(
B
)。
A.工程流程图的抽象B.业务流程图的抽象
C.系统流程图的抽象D.
程序流程图的抽象
18.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包括:(
A
)。
A.数据流、加工、文件、数据源和终点
B.数据流、处理、加工、数据源和终点
C.数据流、数据流名、加工、处理
D.数据源、加工、文件、外部项
19.程序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错误往往是通过(C
)发现的。
A.系统测试
B.子系统测试
C.模块测试
D.白盒测试
20.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有(
B
)。
A.一般测试法、特别测试法
B.黑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法
C.单测试法、复杂测试法
D.辑测试法、物理测试法
21.模块划分的原则是(
A
)。
A.耦合小,内聚大
B.耦合大,内聚小
C.耦合小,内聚小
D.耦合大,内聚大
22.耦合表示模块之间联系的程度,如果两个模块间的通信信息是若干数据项,则这种耦合方式称为(
C
)。
A.非法耦合
B.控制耦合
C.数据耦合
D.内容耦合
23.
系统实施的依据是(
C
)。
A.系统总体结构
B.系统代码设计
C.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资料
D.系统运行环境
24.系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D
)。
A.证明所编程序的正确性
B.完善已编程序的功能
C.保证程序各模块之间的正确连接
D.尽可能多的发现已编程序中存在的错误
25.下列比较适合较大系统的切换方式是(
C
)。
A.直接切换
B.平行切换
C.分段切换
D.以上都不是
26.信息系统设计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而进行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应是(
B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系统分析报告
C.系统调查报告
D.系统规划报告
27.使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的维护称为(
B
)。
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28.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错误的维护称为(
A)。
A.改正性维护
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
D.预防性维护
29.在系统评价报告中,不属于评价内容的是(C
)。
A.技术性能指标评价
B.经济指标评价
C.可移植性评价
D.综合性评价
30.C
IO就是(
B
)。
A.系统分析员
B.首席信息官
C.系统设计员
D.信息中心主任
1.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2.Information
3.管理科学
计算机科学
4.数据库技术
开发语言
5.决策
6.信息用户
信息管理者
7.经过加工
8.企业资源计划
9.模块测试
子系统测试
系统总体测试
10.管理职能(或金字塔)
11.逻辑模型
12.业务流程
13.模块测试
子系统测试
二、填空题
1.按照处理方式分类,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
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管理科学
、系统科学、
计算机科学
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
和
开发语言
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核心技术。
5.管理是一项有序化的经常性过程,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
决策
。
6.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
和信息管理者。
7.信息是
经过加工
的数据,
8.ERP的含义是
企业资源计划
。
9.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依次是
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
和
系统总体测试。
10.从综合视角看,管理信息系统具有
管理职能
结构。
11.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业务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
逻辑模型
。
12.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
业务流程
分析和数据流程分析两大部分。
13.系统测试的正确步骤是
模块测试
、
子系统测试
和系统测试。
三、简答题
1.简述系统分解的目的。
通常,面对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无法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时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每个子系统相对于总系统而言,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减少了分析问题的难度,这就是系统分解的目的。
2.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3.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答案:管理层次通俗一点讲,就是指管理组织划分为多少个等级。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下属人数太多时,划分层次就成为必须;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人员直接管理下级人数的多少。
4.简述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阶段和各阶段产生的文档。
(1)总体规划阶段,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2)系统分析阶段,形成系统分析报告。
(3)系统设计阶段,形成系统设计报告。
(4)系统实施阶段,形成用户操作手册
(5)运行维护阶段,形成运行状况报告。
(6)系统评价阶段,形成系统评价报告。
5.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6.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问题,确立了新系统目标。在此前提下,再来分析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7.系统详细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编码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安全控制设计。
8.数据流图与模块结构图有何区别?
数据流图是从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来考虑系统的,而模块结构图则从功能的层次关系上来考虑系统。前者从数据流着眼,后者从控制层次着眼;其次,数据流图的绘制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去掉各种具体的处理方法,只表述抽象的系统逻辑功能。而模块结构图正好相反,由一个总的抽象的系统功能出发,逐步加入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手段,最后获得一个物理模型。
9.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所谓开发的可能性就是指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而必要性是指客观上是否需要。可能性和必要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分)具体讲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0.简述系统切换的方式。
有三种切换方式,即(1)直接切换,指在原有系统停止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2)平行切换方式,指新系统与旧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代原旧系统;分段切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即分期分批逐步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