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表达的意思:对待那些美好的事情,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好好珍惜,不该被太多的杂念,最后只能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这首《从前慢》好在意象,通过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这些慢节奏的事物与一个愈来愈快世界相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
原文: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赏析:
《从前慢》一开端便用“记得”这个回忆感颇浓的动词,使全诗具有一种深厚的感***彩,毫不掩饰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早先”,“少年”两词都在有意强调时空的久远,再次将读者视线与想象拉回到不可返回的童年时光。“少年时”、“大家”说话都“诚诚恳恳”,“说一句”就“是一句”。“诚诚恳恳”像世纪老人给少年们讲述遥远的故事;也似不同年龄段,长辈、朋友之间的用心交流。这一切看起来都是“慢”的,不急不躁,认认真真。而“一句”、“一句”地复沓使用,无疑将这种“回忆慢”确定下来。
画家出身的木心,在第两节中,用诗性语言同样造出来和谐的境界。在诗中,具体鲜明的意象构成了一副生活图景。“清早”的“火车站”,黑乎乎的“长街”,还有那“冒着热气”的“卖豆浆”的“小店”。三个图景,三个意象,三种意蕴。由冰冷孤独的画面感直接跳到充满温馨、温暖的场景,这一转换只用了三句话。与当下社会火车站里里外外人头攒动、机动车争先恐后的场景相比,那时“清早”的“长街”“无行人”,唯一有动感的就是“豆浆”铺里头“热气”。“热气”如行云流水般,加上步行者,同样是一副“慢”的画面。
接着,“日色”,“车”,“马”,“邮件”四个意向的组合,如落日余晖;马车载着邮件慢悠悠地走动,如田园生活一般。该诗这一节的意象组合,画意更十足。可谓“诗中有画”。由绘画进入诗歌的木心,此种风格是易于理解的,难得的是诗中还有哲思味。其实,不管何时何地,日色都是按照固有的物理动态在运动,并非变得快或慢,而木心却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变”透露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感受,这是与当下生活的快节奏相比得出来的。“车”,“马”作为那时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无疑是慢悠悠的,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飞机”、“高铁”同样形成了对比;而“邮件”代表的纸质信,与时下的“电邮”在传递速度上也相差甚大。艾略特提出过“客观对应物”理论,按照他在《哈姆莱特》中所说的:“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也就是说,作家要运用一连串物象,事件等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表达一经出现,便可引起共鸣。木心在飞速运转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了别具一格的对应物——日色下显得慢悠悠的“车”、“马”以及传递情谊,表达问候,用以维系父子感情,朋友、恋人关系的“邮件”。
第三节最后一句“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更具现实反讽意味。所谓“反讽”,是指“说话人企图表明的含义和他表面讲的话不相一致。”反讽的运用,能把诗歌中的词、元素,在诗歌整体的语境下,产生变形,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读者正是通过这种变形,感受诗歌语言的反讽意味。木心写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实际上他的意思,在“日色”快了,“车”、“马”、“邮件”也快了后,连“爱情”这种需要慢慢沉淀下来去维护的感情也快了,因为有人可能“一生不止爱一个人”,这也是“正话反说”型反讽。
最后一节中,“锁”与“钥匙”这两个意象是全诗最为匠心独运之处。在小说《金锁记》中,张爱玲用“金锁”代表她对女性个性解放的忧思。到了木心这里,“锁”变成了一种记忆与仰望,对故乡家园的怀念,对过往生活情态的留恋,对乡土家园生活的追思。“从前”的“锁”“好看”,不仅仅是因为它“长”得好看,还在于它锁住了“时间”;开启这“锁”的“钥匙”同样“精美有样子”,温馨感人。诗性语言的美就在于它的无边无际,可带读者进入想象的任何可能,全诗最后一句,就是如此。这句高瞻远瞩的诗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正是在这种“个人化”式的懂了的推动下,读者的情感也随之慢慢涌动。因而,“你锁了,人家就懂了”,是写给读者的,更是写给自己的。“锁”住的不管是慰藉,欢乐,人或事,都是木心观念中“从前”那时所笼罩着的美好人性。这“锁”,便成了力量之源。
总之,最后这节充满哲思。《从前慢》全诗有如画般诗意的“慢”景,最终将“慢”确定下来的是“你锁了,人家就懂了”这句。木心想把美好的东西锁起来,让它们慢慢地一如既往地随时间前移,如同豆浆店里的“热气”,日复一日,如那不紧不慢的“邮件”。这是木心的怀旧之情,期望生活多些“慢”;慢了,记忆里故乡的味道就有了,乡愁也就在了。
作者简介:
木心(1927-2011),乌镇人,自幼酷爱绘画、文学,习练钢琴和谱曲。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五十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任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