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古代四大书院是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后一个是有争议的: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因石鼓书院毁于战火,因此现在认定的四大书院最后一个是嵩阳书院。
中国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中国四大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
四大书院的说法始唐代,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有争议。
国家邮政局1998年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我国古代的四大书院?
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 登封嵩阳书院 商丘应天书院
1.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山环水合,幽静清邃 ,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
原为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之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跟随,人称之白鹿先生。后李渤为江州刺史,于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其实并没有洞,只因四周青山怀抱,貌如洞状而已,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2.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3.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时,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时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世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
嵩阳书院在我国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瞻富,景观奇特名扬古今。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环境幽雅、景最清、石幢莠纪故宫铭而文明。书院主要文物有西汉的“将军柏”和唐朝的“大唐碑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载入史册。
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中国历史上四大有名的书院
一、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
宋末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学校考》宋朝四大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徂徕书院。
二、简介(节选):
1、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1]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
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2、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
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
3、石鼓书院,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
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衡州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
古代四大书院
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区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市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市嵩山)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区石鼓山) 有争议。
1998年4月29日,国家邮政局在商丘市睢阳区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邮票所选书院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据说是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后改选河南登封嵩阳书院。
古代四大书院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这里创建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后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南昌的豫章书院,合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嵩阳书院。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时,此处始有建筑,名叫嵩阳寺。唐代改为嵩阳道观。唐朝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