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南村北响缫车”全诗为: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浣溪沙五首》第四首。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写作背景: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
赏析:片写景,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一幅画面:作者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他一身,这时候,他耳边听到了村子里从南到北传来一片片缫丝车的声音,又看到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正在叫卖黄瓜。这里作者抓住了富有季节特征的一些事物,描绘出农村生活的场景,写得有声有色。“村南村北”说明全村的人都在紧张的从事缫丝劳动;“牛衣”点明卖黄瓜人衣着褴褛,暗示农村人民生活困苦。
下片写事,转写作者在路上的感受和活动。“酒困路长人欲睡”,写出作者酒后困倦和长途赶路恹恹思睡的神态,下句以“日高人渴漫思茶”相对,不仅在结构上对称,而且在语意上紧相连贯。前句画出倦怠疲乏的样子,后句写经太阳一晒,口渴舌燥的感觉。因为想喝茶,他便走到路边去敲门求茶,“试问”写出作者借问、要求的口吻,此时作者虽然担任一州的长官,但这时并未命令随行的差役去喝令“野人家”为他准备茶水,而是客气地敲门索求,这可以从侧面说明苏轼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官气十足的人。
村南村北响缫车全诗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