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百岁古代称呼

来源:互联网 知识 12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宋 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觴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百岁古代称呼

100岁是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垂髫之年:泛指儿童。因为古代小孩头发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十岁的儿童。

金钗之年:指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女孩十三岁。

冠者:指成年人。

百岁古代称呼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期颐:百岁之人。 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期颐之年属于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百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