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83年,定址于北三环东路17号,定名为北京市和平街第四中学。1986年7月12日更名为北京化工学院附属中学。1999年9月1日迁至原北京市惠新里中学。2005年12月26日,北京市安苑北里中学并入。2015年4月2日,安苑北里小学和小关北里小学并入。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4个教学班,1518名在校学生,教职工185人的“一校三部四址”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2019年3月,入选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主要荣誉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自1983年建校以来,学校在朝阳区教工委、教委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推进与北京化工大学深入合作,促进学校的优质、内涵、特色发展;2016年以来,围绕“美的教育、美好人生”办学思想,以“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校训为核心,以“立志、立德、立业、立人”为育人目标,综合势力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北京市科技事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朝阳区高考工作优秀学校”、“朝阳区劳动奖状”、“百姓身边的好学校”、“京城最具加工力领军中学”等多项市、区表彰与奖励。2004年学校被评为朝阳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12年再次被评为朝阳区素质教育首批示范校。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近年来,高中部连续七年荣获“高考教学工作优秀奖”。小学部连续四年获“朝阳区小学教育管理优秀奖”。2015、2016年被评为“京城最具加工能力领军中学”,2016年被评为“京城年度教育黑马”,2017年小学、初中、高中都荣获朝阳区教学优秀奖。凭借良好校风建设和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现已纳入北京市朝阳区“一校一策”重点扶持范围,获得了市教委“1+3”招生政策扶持,在高中理化教学、教师培训、学生社团与学业指导、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上得到了化工大学大力支持,再一次赢得学校优质发展先机。
学校鼓励学生发展兴趣和特长。2015年获“全国地理知识竞赛”一等奖,2016年获“第七届力学趣味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全国科学与艺术大赛”一等奖、“全国物理、化学竞赛”二、三等奖。2016年以来,学校健美操队、跆拳道队多次获北京市比赛一等奖,学校龙狮队、汉服社团获北京市“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2017年,学校提出以“美的教育、美好人生”为办学思想,秉承“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校训,以“立志、立德、立业、立人”为育人目标,在办让百姓子女体验到成长美好的优质学校,坚持优质、内涵、特色发展新的征途上再次迈出了创新教育步伐。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定位
在新的发展时期,化大附中确立了“美的教育,美好人生”办学思想,制定了“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校训,着力构建“美的教育”课程体系、以“习”为主线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化”为主线的有效德育模式,明确了以“立志、立德、立业、立人”的育人目标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校精神。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师资队伍
学校树立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观与业绩观,引领教师聚焦课程标准、聚焦学习过程、聚焦高效课堂,研究并践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让教师在学生成长、成功过程中体验到自身的生命成长与成功,感受到美的愉悦。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和平台,帮助骨干教师梳理教育经验、教学模式,支持一批教师“成名”“成家”。从树立典型示范入手加强师德作风建设。立足校情推进教研与科研,全面提升教师群体观念更新、资源整合、学情诊断、课堂驾驭、教育科研等能力。教师除胜任一门必修课及班主任工作外,应努力做到“六个一”,每年能开设一门选修课、指导一名青年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学生、承担一次公开课或研究课、参与一项教研课题、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总结。逐步形成“爱教、勤教、善教、乐教”的氛围,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1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区级骨干班主任7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7人,区级优秀青年班主任1人,校级骨干教师44人。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8号楼
学校性质: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