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中国农历的气候规律,前人早就规定“夏至后第一天为初一(初一),初四为初二(初二),立秋后第一天为末一天(暑伏)。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各10天,第二天10天或20天。”暑伏 "
2、暑伏,又称三伏,具体日期暑伏由历法中的公式确定,“夏至为夏至后的第三和第四个庚伏日,分别是第一和第二个伏日的开始日期,立秋后的第一个庚伏日为最后一个伏日。庚日是干支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陈赓。
3、“伏”可称为“长夏”,伏是五行对季节的交替排列,其中伏为“土”。“伏”是指被杨岐逼得藏在地下。春夏秋冬四季由五行命名为木、火、金、水。一年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从秋天到冬天,金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从夏天到秋天,就不是这样了。火破金,金不敢出。你必须潜伏一段时间。“潜伏”是“躺着”的本义。
4、秋天是“庚欣金”,所以“伏伏”要从“庚日”开始。最高气温,潜伏时间在夏至后二十天,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结束。如果立秋和接下来的两天被标记为庚日,则从010到31001是30天;否则从010到31001就是40天。
5、其中暑伏,最火的是中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