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一代军师刘伯温,生前官场失意,死后殊荣不断

来源:互联网 知识 9

刘基(1311-1375),字伯温,谥文成,浙江文成县南田人,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至今在中国**、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着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天资聪慧,好学习,由父亲启蒙识字。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4),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

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

据传,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寻得一个隐藏的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

刘基二十二岁之年赶上乡试,但官府规定二十五岁才有参加资格。刘基虚报三岁,到杭州乡试成功,第二年到北京考取进士,考试文章《春秋义》、《龙虎台赋》所体现出来的文才,被认为是“魏征者流”。

刘基在元朝官场二十五年宦海沉浮,经历了四起四落。三年后二十六岁的刘基出任江西高安县县丞,是一个正八品的官员,写了《官箴》自律:“字民奚先,字之以慈。疾病颠连,我扶我持。弱不可凌,愚不可欺。刚不可畏,媚不可随。”

立德为先的“廉直”官员在元代官场并无立足之地,很快刘基就因重审人命案而被调到南昌行在衙门当一名普通办事员“掾史”。刘基只好辞职还乡,这是刘基的第一次官场起落。

至正三年(1343),中进士后十三年,刘基出任浙江儒学副提举,弹劾监察御史,得罪御史台而罢官,到丹徒蛟溪书屋教授村里的子弟读书,过了约两年的半隐居生活,又在杭州居住四年,为第二次官场起落。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陷杭州,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从七品,主要任务是平定浙东方国珍等盗贼。刘基力主征讨,反对招安,拒绝方氏贿赂,被羁管于绍兴。这是第三次起落。

为了对抗闽浙边地的吴成七势力,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恢复刘基行省都事之职,回处州自募义兵协助石抹宜孙平定山寇。升为行枢密院经历,从五品。至正十八年冬剿灭吴成七,刘基无故降回原职,愤而辞官归里,这是第四次起落。

1360年(至正二十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任谋臣,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展现一个非常成功的兵法家的才能。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还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以“大明”为国号招揽天下义师。

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封刘基为太史令,主要职责是掌管历法、观察天象星辰和风云的变化、预测未来大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正二品。

明洪武三年(1370),为嘉勉刘基的功荣,授命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欲封刘基为丞相,刘基一再推脱而作罢。第二年告老还乡,后来朱元璋封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

洪武八年(1375)四月十六刘基因病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

刘伯温从50岁出山,到65岁去世,总共有十五年的时间。这十五年中,尤其是前八年时间里,刘基表现出了“通天地人”的才能,协助朱元璋完成了江山的统一和建国的方略,成为“一代人豪”。

虽然朱元璋称刘基为“老先生”、“吾之子房”,但给的官爵和俸禄并不高,资善大夫、太子赞善大夫、弘文馆学士都是荣誉、虚职。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大封功臣,设置了公爵六位,分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名单里没有刘基;设置侯爵二十八位,被分封的依然是他的淮西兄弟。

一个月后,朱元璋才加封二位伯爵,一位是中书右丞汪广洋封为忠勤伯,食禄360石,另一位是御史中丞刘基封为诚意伯,食禄240石。而公爵的食禄是4000石。

相较于生前的官场“失意”,刘基死后却是殊荣不断。正德八年(1513)明武宗追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嘉靖十年(1531)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伯温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

后世对刘基的评价很高,推崇他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朝着圣贤化的路线发展;而民间更是流传着诸多刘伯温的传说,把他塑造成神一样的存在。

刘伯温是哪个朝代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