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自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来源:互联网 知识 1

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教育自己,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为基础,通过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渐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几个因素.

自我教育的作用和特点:1、自我教育法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心理学家潘菽曾说过:“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自我教育法利用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斗争,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形成.所以我们说:自我教育才是形成个人品德的根本动力.

2、自我教育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自我教育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种强制行为,而是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如想得到同学的认同,希望教师喜欢,想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新认识、新观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当学生的不良行为与认知不一致时,就会自觉对行为进行调控.这种方法比教师强制性的规定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3、效果好,持久性强.

传统的品德教育中,教师常常单纯按照校纪校规对***行为加以惩罚,但这样最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或是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在场时就不能***,教师不在场时***也没关系.而通过自我教育,学生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教育内容,自觉地吸收它们,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得到逐步提高,各种良好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而存在,进而转化为一种品质受益终生.

自我教育的三个方面: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於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於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於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受教育者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认识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解,明白自我的特点,如长处、短处、优点、缺点、成绩和不足等,才有可能进行自我教育。

2、自我实践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活动亦不例外。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的综合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自我教育活动,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自我教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