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好学网

结发夫妻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如何解释?

来源:互联网 知识 15

结发夫妻起源于哪个朝代,这个不好追溯,但是解释的来源倒是有许多种。一般指是是第一次结婚的夫妻,也就是初婚。此词出自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所谓结发,故名思义,结合在一起的头发。所以,故事的来源和头发分不开。大致有这么三种说法:第一种:用发结胡子,以示男性的学识渊博

话说古时有一位皇帝,在登基前一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身边的妃子就问他原因,他说,自己的胡子太短了,怕被大臣笑其无知。据说那时的人们认为,胡须长短代表男性的学识高低。意思就是胡须越长,学识越是渊博。当然,这是一种无知的说法,毕竟是传说。不过,古人对毛发确实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代的男子都好留胡子。可能有这么两层含义:其一,所谓身体发肤来自于父母,留胡须也是对父母孝道的一种表现。其二,在中国,老寿星的胡子很长,代表长寿,这个意义在西方也通通用,西方人也有一个流行的观点,胡须可以表示一个人的健康。

接着说故事,妃子听了,心想,这还不简单。她剪下自己的头发,然后将头发接在了皇帝的胡须上。于是皇帝的胡须在一夜之间“长”了很长,终于变成了学识“渊博”之人。到了第二天登基,他手捋胡须,一副“知识分子”的派头,大臣见状,纷纷惊叹,果然是真命天子啊。从此之后,皇帝非常宠幸为他接发的妃子。这是“结发夫妻”的一个传说。第二种:少男少女们的礼俗

在古代,男人和女人一样也是一头长发飘飘,这主要也是源于身体发肤源于父母的缘故。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要先反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之后再戴上帽子,完成成年礼,也叫“弱冠”礼。而女子到了15岁也要举行“笄簪之礼”,也要先把头发盘成发髻,之后插上簪子,表示与童年不同。女子15岁也称“笋礼”、“及笋”。

男女结发后就成了可以结婚的成年人,这时候结婚就叫做结发夫妻。因此,汉代苏武诗中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句子。后来人们用结发夫妻指成年后第一次结婚的夫妻。而对再婚,男方称续弦,女方称再嫁,就不再是结发夫妻了。第三种:洞房里的“结发”

古代结婚,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要举行结婚仪式,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最后,进入洞房要喝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各自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象征百年同心。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夫妻为“结发夫妻”。

为什么叫结发夫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