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2024年高考的录取数据可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最高、排名第一的顶尖大学是河海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最低、最容易考上的本科大学是三亚学院。
一、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校排名及最低录取分数线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排名,到底哪一个更准确呢?本站小编认为:以2024年录取分数线高低进行排序,得出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全国学校排名,更为靠谱。原因是:这是2024年想要报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考生,用自己未来的去向而投下的一票。
从录取分数线的角度看,全国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前十的学校包含:河海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上海电力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年在这些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24分至648分,建议2025年浙江高考全省位次排名30244名的同学重点考虑。
全国 排名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分数 |
---|---|---|---|
1 | 河海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8 |
2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5 |
3 | 合肥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4 |
4 | 西南交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2 |
5 | 厦门大学 (马来西亚分校)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42 |
6 | 南京农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39 |
7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37 |
8 | 上海电力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29 |
9 | 云南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25 |
10 | 贵州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24 |
11 | 江苏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16 |
12 | 长沙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09 |
13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克拉玛依校区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602 |
14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98 |
15 | 江西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82 |
16 | 安徽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81 |
17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79 |
18 | 天津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77 |
19 | 中北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76 |
20 | 南昌航空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69 |
21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53 |
22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50 |
23 | 兰州理工大学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48 |
24 | 宁波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43 |
25 | 新余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40 |
26 | 青海理工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23 |
27 | 黄淮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22 |
28 | 梧州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22 |
29 | 兰州城市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22 |
30 | 河南城建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17 |
31 | 商丘师范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17 |
32 | 楚雄师范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16 |
33 | 新疆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09 |
34 | 江西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04 |
35 |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97 |
36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92 |
37 | 三亚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92 |
38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92 |
39 |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69 |
40 | 天津仁爱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64 |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强的大学
1、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像给未来"充电"的工程师培训班。这里教你怎么用大风车(风能)、大太阳(太阳能)和流动的水(水能)来发电,特别擅长把水利发电和新能源结合起来。学校有专门研究新能源的实验室,学生能动手做太阳能板发电、风力发电模型这些有趣实验。毕业后可以去发电厂、新能源公司工作,设计更环保的发电站。河海大学的水利特色让这个专业在"水风光"联合发电方面特别厉害。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的新能源专业重点培养传统能源转型人才。依托学校在石油领域的顶尖资源,这个专业特别注重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比如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有30%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新能源部门,近三年承担了12项国家级新能源科研项目。学生既能学到太阳能、氢能等新兴技术,又能掌握能源系统优化技能,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中具有独特优势。
3、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专业拥有"新能源汽车"特色方向,这是全国少见的培养亮点。依托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实验室,学生可参与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等前沿项目。专业与江淮汽车、阳光电源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提供真车拆装、光伏电站运维等特色实训。2023届毕业生35%进入国家电网、比亚迪等名企,平均起薪达8500元,工科实力保障"技术在手,饭碗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