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伏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
2、我国把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1个庚日为7天)起作为入伏的标志,第一个10天称为头伏(初伏、一伏),第4个庚日起的10天(有时为20天)称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起的10天称为未伏(三伏),“三伏”共30天或40天。
3、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二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二伏)为20天。
4、这就是庚口计伏。
5、三伏天里饮食的讲究:头伏是吃饺子。
6、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
7、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中伏吃伏羊。
8、在民间有“夏暑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末伏吃汤面,人们认为,伏天吃汤面,可解烦热止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文字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chuangshanghai#qq.com(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