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的由来 珞珈山曾经的叫法
1、由来: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县志》:逻迦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湖滨。
2、“逻迦”名字的来源似与佛教寺庙有关。
3、公元十四、五世纪,还尚有此地名,明代杨士厅游东湖(原名沙湖)时,由洪山穿过此山,记有松林、清涧而未提出山名。
4、1929年武汉大学在逻迦山勘查新校址,建校负责人之一的闻一多, 鉴于山石峥嵘,山色秀丽,有如仙女之项链,将“逻迦”两字按谐音改为“珞珈”,“珞珈”象征坚硬的宝玉,以此标示武大是当时两湖的最高学府,于是,珞珈山名沿用至今。
5、植物资源珞珈山植物茂盛。
6、大部分种类的植物都是国立武汉大学建立后引种的。
7、1933年9月武汉大学植物园开始筹建,植针叶树19种,阔叶树215种,并得到美国哈佛大学Arhold树木园、英国皇家植物园、日本农林省林业试业场等惠赠的800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8、因抗战形势所迫,1938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果树和林场大量荒芜。
9、直至1946年迁回珞珈山,再次引进湖北神农架、安徽黄山,江西庐山,云贵地区等地的大量种苗并进行培育。
10、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珞珈山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11科17种为珍稀濒危植物。
11、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草本植物,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