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为書
读音为shūㄕㄨˉ
释义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繁體:書,
“书”,普通话读音为shū。“书”的基本含义为成本的著作,如书籍、书刊;引申含义为信,如书信、书札;文件,如证书、说明书。
在现代汉语中,“书”还有书法的含义,如楷书。
“书”,初见于金文时代,形声字。以“笔”为形旁;以“者”为声旁。本义为“书写”。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终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书”。
书:繁体字:書,总笔画:10
繁体字:
详细释义
1.
动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2.
动同本义。
書,著也。
《说文》
五曰六书。
《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
《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尚书序》
子张书诸绅。
《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书博鸡者事》
众言同,于是乎书。
《狱中杂记》
3.
动又如:书候(写信问候);书孽(记载罪恶);书记手(担任抄写文书等的书吏);书画卯酉(上下班);书文(撰文并书写);书抄(指手抄本);书具(书写工具,文具);书券(书写契约);书砚(砚台);书狱(书写狱词);书命(书写诏书、命令);书格(一种文具,书写时用以支臂,使腕压着纸,以防墨污);书帖(书写简贴)。
4.
名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凡载籍谓之书。
《正字通》
申子、韩子皆著书。
《史记·韩非列传》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论语·先进》
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史记·礼书》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黄生借书说》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送东阳马生序》
5.
名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